作為當代重要的概念標識設計,品牌不僅僅是用以區別競爭產品的一種名稱、標記、符號或圖案,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種利益、價值甚至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的代表,是一種文化現象,它的基礎是品牌所有者與品牌使用者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一方面品牌改變著消費者的生活,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影響甚至重塑著品牌,這種雙向互動關系使品牌成為市場競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現代商業文化的代表。
關于概念標識設計的理解,不僅要從符號學出發,還應從關系學、商品學、行為學、文化學等多個角度來進行解析。
品牌標識是品牌擁有者與品牌使用者雙向信息交流的起點和終點。從關系學的角度來看,品牌標識代表了品牌擁有者或者說經營者與品牌使用者之間的一種持久、強韌的合作關系。品牌擁有者致力于打造符合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品牌產品;品牌使用者則承諾為此付出較高的溢價和品牌忠誠。
品牌標識的擁有者是制造商或經銷商,但品牌的評判者卻是消費者。他們在品牌設計的過程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品牌擁有者根據使用者的需求信息定位標識,提供差別化的產品或服務,并通過品牌標識這種差別化的產品信息或服務信息;品牌使用者則通過購買行為傳遞對品牌產品的認同信息,促使品牌擁有者不斷調整品牌經營的戰略、戰術,從而間接地改造品牌。品牌標識在擁有者與使用者的交互作用下存在、運動、完善,是二者雙向信息交流的起點和終點。
l.品牌標識是品牌擁有者傳遞差別化產品信息或服務信息的載體。
品牌與市場并不是同步產生的,它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品牌擁有者為抵抗商品同質化趨勢,向消費者傳遞差異化的產品信息或服務信息的載體。
按照供需平衡狀態,可以將市場競爭縱向分為兩個階段:供小于求階段,稱為“賣方市場階段”;供大于求階段,稱為“買方市場階段”。
在賣方市場階段,科學技術的落后導致勞動生產力水平低下,較高的進入條件使市場上每種產品的制造商數量有限,某些特殊行業甚至只有一個制造商。各種產品的數量和種類都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市場上呈現出消費者持幣待購的景象,市場特征是貨幣追逐商品。此時的市場杠桿由制造商牢牢把握,他們決定生產什么以及生產多少。市場上沒有品牌,只有產品。各種同類產品之間沒有差別,也無須有差別,一種肥皂可以代替另一種肥皂,每一種肥皂都能找到買主,而且供不應求。制造商無須考慮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以及產品之間的差異,只需考慮技術和生產規模,因為,在賣方市場條件下,技術和產量就意味著利潤。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市場供需平衡的杠桿逐漸向買方傾斜。技術擴散的加快降低了制造商進入市場的門檻,同時也提高了產品的產量,加快了產品更新的速度。市場呈現出空前的繁榮景象,消費者的每一種需求都有眾多的生產商提供服務,產品數量和產品種類極大豐富。一方面,技術擴散導致同類產品之間在技術、性能、質量、外觀方面嚴重趨同,出現了商品同質化傾向;另一方面,消費者的挑選余地增大,對商品的個性化需求開始顯現出來,并左右著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制造商一方面改進產品,使其具有自己的特點,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甚至引導消費潮流;
另一方面使用品牌的手段來保護產品的獨占性,即賦予產品不同于其他產品的名字、圖案,以達到向消費者傳遞差異化的產品信息威服務信息、實現消費行為的目的。
市場上的同類產品眾多時,制造商會為自己的產品貼上品牌標識、標記以鮮明地區別于其他同類產品,展示獨特的產品屬性,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達到被選購的目的。因此品牌傳達的是企業對于消費者的勸服、誘導信息,是企業向消費者傳遞差異化產品信息或服務信息的載體。它是在同類產品眾多、消費者的挑選余地增大、市場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產生的,是現代成熟的市場經濟的產物。
2.品牌標識特定的使用者,傳遞出目標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我們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社會,產晶的極大豐富大大拓展了消費者的挑選余地,促使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個性化。他們對于那些能夠充分滿足自己個性化需求的商品趨之若鶩,而對于其他商品則視面不見,聽而不聞。消費者的這種需求導向,如同一種自然力不斷引導著市場競爭的方向,也不斷重新塑造著品牌。品牌擁有者必須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調整品牌經營的戰略戰術,使自己的品牌能夠歷久彌新,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只有那些能夠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消費者持久認同的品牌,才能在市場上擁有穩定的顧客,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次。
人和時代設計
品牌設計、VI設計、標識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