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在處于“進攻頂點”的時候,必須頭腦冷靜,突破窠白,另辟空間。這在思維方式上是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對原來理論的揚棄,是標識設計上的創新,是工作思路的根本性調整。
失敗時,要懂得回頭。有一些事情,“按一條道兒走到黑”不行,特別是這條道經過無數次探索,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都走不通的時候,就要逆向思維,另辟蹊徑。
比如,蘇聯武裝奪取大城市,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
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學習蘇聯的經驗,多次組織城市暴動、武裝起義和進攻大城市的斗爭,均告失敗。毛澤東從中國工人階級在城市的力量比較薄弱這一實際出發,逆向思維,否定了通過奪取大城市而取得中國革命成功的道路,中國革命應走首先開展土地革命、武裝農民,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中心城市的道路。他親自發動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根據地、實行土地革命,不斷完善這一理論,并用以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這一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中國特色的馬列主義。歷史證明:只有這條道路,才是惟一正確的道路。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道路的探索有時也需要逆向思維。比如,我們過去搞人海戰術、大煉鋼鐵,全黨全民使上吃奶的勁,破壞了許多資源,1070萬噸鋼的任務也沒有完成。現在,沒搞人海戰術、全民煉鋼,1億噸鋼也超過了。總結這個教訓,建設中提倡大干苦干是必要的、基本的,但不是萬能的;苦干還必須巧干,必須靠科學技術。
再如幾十年來,我們提倡“以糧為綱”,大力發展畜牧業,這對于我們解決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無疑起了關鍵作用。
但隨著自然生態日趨惡化,在沙化嚴重的省區,必須實行“退牧還草”、“退耕還林”的對策,這些地方的產業結構、企業經營內容和人們的就業方向將出現重大調整,新的產品被開發,新的產業將形成。比如伐木隊變成植樹隊,沙漠變成旅游勝地等。發達國家旅游業是從國內旅游開始的。如果按照這個模式,中國的旅游業就不可能起步。我們走的是一條先國際后國內(先發展入境游,后發展國內游,再發展出境游)、與發達國家相反的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這就是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不僅適用于那些“夕陽產業”,有時也適用于那些新興的被大家看好的、因而一轟而起的產業。國際著名企業家丘吉爾·謝安東說:“絕對不可追隨產業界的時尚,要做其他公司不肯做的事,同時不做其他公司已經在做或將要做的事。”履行這樣的箴言,應該是逆向思維的高手。企業經營的目標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從此目的出發,有人不干則已,要干就一下子抱個金娃娃。而有人卻不因利小而不為,別人不為卻為之,這也是一種逆向思維。比如,新加坡有個春卷皮公司,除中國大陸外,占全球華人區70%市場。一個春卷皮能有多大利潤?但規模做大了,照樣有大錢可賺。
人和時代設計
品牌設計、VI設計、標識設計公司